化工工業園區走向衰落的真實內幕是什麽?
20世紀50年代,世界上最早的工業(ye) 園區在美國誕生,就是後來舉(ju) 世聞名的“矽穀”。之後,因其顯著的優(you) 越性,工業(ye) 園區逐漸成為(wei) 許多國家尤其是發達國家,實施高技術戰略發展的重要途徑,在世界各國大放異彩。
1979年,我國第一個(ge) 工業(ye) 園區在深圳蛇口誕生。之後,工業(ye) 園區迅猛發展,尤其是最近十幾年,中國化的工業(ye) 園區不但數量劇增,內(nei) 涵也得到了極大的豐(feng) 富,如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開發區、保稅區、出口加工區以及各類省級工業(ye) 園區等。
但是在種類多樣、數量龐大的工業(ye) 園區中,糟粕太多,精華太少,在矽膠行業(ye) 相同存在著這樣的現象,隨著近些年矽膠行業(ye) 的發展變化,做矽橡膠製品的供應商逐漸增多,而不少剛起步的矽膠製品廠家都是以加工作坊,簡單生產(chan) 承接二手訂單保持生存,卻不知道已經影響了工業(ye) 發展走向混亂(luan) !
在改革開放初期,國家精心建設了一批優(you) 質的工業(ye) 園區。然而,隨著開放程度逐漸擴大、步伐逐漸加快,工業(ye) 園的發展由快速走向泛濫。在經濟先行的主旋律下,各地瘋狂建設產(chan) 業(ye) 園區,以致陷入混亂(luan) 的狀況,環境汙染等嚴(yan) 重問題逐漸凸顯。
2018年3月,新華社記者暗訪安徽一工業(ye) 園汙染觸目驚心:占地百餘(yu) 畝(mu) 的強堿工業(ye) 固廢堆放江邊,有毒有害淋溶水直流長江;選礦尾渣直接傾(qing) 倒長江,江水衝(chong) 洗三年仍存數噸;園內(nei) 名企午夜戶外開工,釋放揮發性有毒氣體(ti) ……近年來,此類事件不勝枚舉(ju) 。
隨著環保督查的步步深入,工業(ye) 園區的種種亂(luan) 象得以曝光。
亂(luan) 象一
重大河流汙染嚴(yan) 重,安全隱患重大
為(wei) 便於(yu) 原料和產(chan) 品運輸,許多園區往往沿江或臨(lin) 海分布,據統計僅(jin) 長江經濟帶就分布了上百個(ge) 國家級工業(ye) 園區,有些工業(ye) 園區甚至位於(yu) 飲用水水源地附近。過去的幾十年間,鄱陽湖、黃河、海河、淮河、近海、地表徑流都有園區的汙水直接排入,破壞極大,後果嚴(yan) 重。
2018年3月,新華社記者暗訪安徽一工業(ye) 園汙染觸目驚心:占地百餘(yu) 畝(mu) 的強堿工業(ye) 固廢堆放江邊,有毒有害淋溶水直流長江;選礦尾渣直接傾(qing) 倒長江,江水衝(chong) 洗三年仍存數噸;園內(nei) 名企午夜戶外開工,釋放揮發性有毒氣體(ti) ……近年來,此類事件不勝枚舉(ju) 。
亂(luan) 象二
為(wei) 重汙染企業(ye) 轉移提供便利
由於(yu) 我國地區間經濟發展不平衡,沿海發達地區的一些高汙染產(chan) 業(ye) 被淘汰後,打包到了經濟欠發達地區,搖身一變成了當地的工業(ye) 園區。由於(yu) 欠發達地區監管相對寬鬆,重汙染企業(ye) 轉入後汙染變得更加嚴(yan) 重。在許多地區,工業(ye) 園區實質上是汙染轉移和包庇重汙染企業(ye) 的幌子。
亂(luan) 象三
淪為(wei) “四不像”,發展畸形
由於(yu) 規劃不科學、監管缺失,工業(ye) 園區的發展一度泛濫。許多地方為(wei) 了政績變著法子搞工業(ye) 園區,搞出來的“四不像”非但不能產(chan) 生經濟效應,反而問題嚴(yan) 重。
事實上,在數量龐大的工業(ye) 園區群中,“家具廠、門窗廠、印刷廠”這樣的作坊式組合體(ti) 占了半數以上。此類“園區”完全不具備工業(ye) 園區的屬性,在組織形式上與(yu) 菜市場別無二致,根本體(ti) 現不出園區的價(jia) 值,很多時候是地方政府亂(luan) 作為(wei) 下的畸形產(chan) 物。
亂(luan) 象四
背後隱含“神邏輯”,工業(ye) 園成為(wei) 投機倒把的樂(le) 園
除環境汙染、運營混亂(luan) 、發展畸形外,荒廢爛尾是工業(ye) 園區的又一大亂(luan) 象。在過去的十多年間,工業(ye) 園區遍地都是,但大多數都以爛尾告終。有些荒廢掉的園區淹沒在空曠的荒野中,被當地百姓視為(wei) “鬼園”。
對於(yu) 有些企業(ye) 主而言,入駐工業(ye) 園僅(jin) 僅(jin) 是他們(men) 在資金困難時,向銀行貸款的借口。這類人進入園區的心態就是把假賬做到位、盡量多貸款,大不了破產(chan) 打包還給銀行和政府。
而地方政府大肆圈地建園,則是為(wei) 了政績考核,大多疏於(yu) 考慮產(chan) 業(ye) 資源、地理條件、基礎設施等關(guan) 鍵因素,更加無視對環境造成的影響。
很多時候,工業(ye) 園區名不副實,其中多是投機倒把的行徑,所做的完全是以犧牲土地、財政等資源換取部分人利益的勾當。
是什麽(me) 導致亂(luan) 象的發生?
1 認識錯位,動作走樣
毋庸置疑,亂(luan) 象發生的根本原因在於(yu) 地方政府認識不到位,一是對經濟發展與(yu) 環境保護的統籌認識不到位,二是對工業(ye) 園區的發展模式認識不到位。部分地區片麵追求經濟效益,一切向錢看齊,忽視環保等長遠考量,導致許多園區從(cong) 開始就是錯的。思想認識上的問題導致了動作上的一連串錯誤,進而使工業(ye) 園區的發展變形走樣。
2 規劃混亂(luan) ,發展失衡
許多地方在規劃過程中,急功近利、不切實際、混亂(luan) 不堪,完全背離了建設工業(ye) 園區的本義(yi) 。在對園區的具體(ti) 規劃上,調研不充分、定位不明確、設計不科學,導致園區上馬後很難實現良性運轉。許多潛質優(you) 良的園區因為(wei) 規劃上的問題最終難成氣候,甚至走向頹敗。
如有的石化園區,由於(yu) 前期規劃失當,僅(jin) 引入寥寥幾家石化企業(ye) ,由於(yu) 招商並未達到預期,迫不得已而引入其他類型企業(ye) 。然而,因前期園內(nei) 汙水處理、固廢處置等配套設施,均按照石化企業(ye) 標準來設計,並不一定符合其他企業(ye) 的要求。導致園區集群效應不明顯,同時給後期管理造成困難,最終造成汙染違規排放。大多時候,招商體(ti) 量往往達不到其設計的配套能力,出現設施設備“吃不飽”現象,最終淪為(wei) “曬太陽”工程。
3 急於(yu) 求成,模式粗放
許多地方的工業(ye) 園區隻是個(ge) 樣子,基本上就是把小散亂(luan) 汙企業(ye) 打包在了一起,完全沒有體(ti) 現出工業(ye) 園區的效應;所謂的工業(ye) 園區不過是一群小規模、高汙染、低層次的小作坊拚成的聚集群,把工業(ye) 園區做成了菜市場,並沒有任何實質的意義(yi) 。
4 權責不清,監管不力
許多地方對園區環境問題的管理上存在權責不清的問題。現有園區多由管委會(hui) 進行管理,但管委會(hui) 的主要職能是服務企業(ye) 經營,環境監督、執法能力等遠遠不足;當然,在既當裁判又當運動員的情況下,即便有能力也很難到位;而基層環保部門有專(zhuan) 業(ye) 職責,卻往往觸及不到園區範圍。
由於(yu) 責任不清,工業(ye) 園區成了監管的空白區,導致大量工藝落後、汙染重、缺乏環保設施的中小企業(ye) 和非法企業(ye) 成了漏網之魚。環保設施隻在檢查的時候才運行,檢查組走了之後就偷排偷放,使園區運營環境質量下降。
5 製度不完善,審批成兒(er) 戲
多數園區的管理往往沒有明確的、成熟的法律製度,自主彈性較大,管理者在環境監管方麵既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環境執法缺乏剛性,導致汙染亂(luan) 象頻發。
在對許多園區項目的審批上,違法審批、越權審批現象非常普遍。本應由國家或省市審批的項目卻被分解為(wei) 小項目由縣審批;本應編製環境影響報告書(shu) 的項目卻簡化為(wei) 環境影響報告表。環評已經審批過了,環保設施卻遲遲不見,環評、“三同時”等製度成了走過場。
6 汙廢處理能力跟不上
有的園區建設的初衷就是為(wei) 了方便汙染的集中處理,但是現實情況往往是汙廢處理能力跟不上。
業(ye) 內(nei) 人士表示,大量需焚燒填埋危險廢物因處置能力匱乏,超期超量儲(chu) 存;而大量危險廢物因缺乏綜合利用技術,占用焚燒填埋資源。
企業(ye) 內(nei) 部危廢暫存庫普遍存在倉(cang) 儲(chu) 能力不足、未密閉、未分類貯存、廢棄未收集處理、地麵未做防腐防滲等問題。部分園區危險廢物集中處置中心處置能力缺口較大,已有設施處置負荷不足,以副產(chan) 品名義(yi) 轉移的廢鹽、廢溶劑在部分園區普遍存在。
7 極端追求經濟增長,地方保護主義(yi) 泛濫
過去40年是經濟的高速增長期也是環境汙染的紅利期。這一點在工業(ye) 園區的發展中體(ti) 現的尤為(wei) 明顯。工業(ye) 園區汙染嚴(yan) 重,很大一個(ge) 原因在於(yu) 地方政府保護主義(yi) 盛行。
有地方為(wei) 招商引資,在企業(ye) 進來的時候政府就會(hui) 做出某些“短視”的承諾,比如汙染綠燈、白名單等。
更有甚者,一麵打著“生態循環經濟”的旗號獲得政府審批,另一麵卻縱容很多高汙染企業(ye) 以及小作坊在裏麵生產(chan) ,甚至一些國家明令關(guan) 停禁止的汙染企業(ye) 也在裏麵集中排汙、逃避監管,使得工業(ye) 園區反而成了違法經營的“保護傘(san) ”。
一些工業(ye) 園區進駐企業(ye) 一旦入園,對其環境監管就成了“免檢”程序。甚至地方政府會(hui) 規定一些“土政策”,防止“幹擾”園區內(nei) 企業(ye) 正常的生產(chan) 活動。此外一些園區管委會(hui) 設置相應的環保機構,名曰環境執法,其實質是既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往往使環境監管處於(yu) “真空”狀態。
措施建議
當下我國正值經濟轉型發展的關(guan) 鍵期和解決(jue) 汙染問題的窗口期,其核心在於(yu) 剔除落後理念、整治體(ti) 製弊政、優(you) 化市場機製。對於(yu) 園區的整頓提出提下建議:
一、要扭轉頹勢,先要在思想上擺正方向,改正急功近利的心態,“一崗雙責、黨(dang) 政同責”或許能改正這個(ge) 毛病。
二、建立完善的製度,嚴(yan) 格把控審批、規劃、招商、運營、管理、處置等各個(ge) 環節。
三、在園區的規劃上要科學合理,有的放矢,兼顧眼前和長遠,充分考慮環境問題,嚴(yan) 格執行環評、“三同時”製度,配置合理有效的汙染防治設施。
同類文章排行
- 如何管控矽膠產品披風自拆邊,哪些問題更需要管控?
- 液態矽膠常見問題點,每道工序流程您都了解嗎!
- 矽膠表帶靜電吸力強,它的表麵清理方式您學會了嗎!
- 矽膠膠塞裝機出現尺寸不良,裝配不對位應該如何解決!
- 矽膠材質抗撕強度如何管控,軟硬度對它的影響大不大?
- 矽膠片材工藝區分,平麵與異形片工藝應該怎麽選!
- 矽膠防護套噴塗手感油的作用是什麽?
- 矽膠圈長期使用易破損,您知道其中的主要因素嗎!
- 矽膠中的氣相膠到底是什麽,它有什麽作用?
- 橡膠墊圈如何選材,它的材質特性有那幾種?
最新資訊文章
您的瀏覽曆史
